登录名:    密码:   
回忆往事

我的父亲

 

    在《鲁迅日记》中,提到我的父亲宋舒的名字共13次,我父亲把它抄录在一张纸上,夹在《鲁迅日记》里,望着它我泪目了。
    在我父亲童年生活的记忆里,鲁迅先生及其家人是很亲近的人。
    父亲说他出生时还不足五斤重,家人很担忧。鲁迅先生给起名“舒'”,号“大展”。即:舒展之意。说,“孩子靠后天调养可以弥补先天身体的不足”,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我父亲充满爱意,更充满了期望。         
    父亲说他六岁时,祖父回绍兴老家接他来北京落户。1923年7月27日鲁迅在日记中记载:“下午紫佩携其子侄来,笋干、新茶各一包,贻其孩子玩具二事。”那是父亲第一次见到鲁迅先生,还得到鲁迅先生赠送的玩具礼物。宋紫佩每次从老家带回土特产,总要把最好的、最新鲜的送给鲁迅先生。同是绍兴人,倍感家乡情。
   我家里有一本习字贴,是我祖父传给父亲的,还是一本有故事的习字帖。        
   有一天,我父亲在习字时,不慎把墨汁滴到了习字帖的封面上,便就手点着墨汁在那上面画了一个猴子。我祖父看见后很生气,说:“平时你到处乱写乱画,我没打过你。这次你竟然在字贴上乱画,不打你,你就记不住!”,正要举手打时,家里来了位客人。
   父亲描述了当年的情景:“来家的客人粗黑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神情很严肃。可当他问明了情况,却笑着对我祖父说:‘你看,他有想象力啊!画得像个猴子。’顿时屋内的气氛缓和起来”。父亲笑着告诉我:“家里来的那位客人就是鲁迅先生。”
   父亲说他刚来北京的头一年,在梁家园小学读书,一天上学的路上,他和堂姐被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吓得大喊:“老命遭灾,老命遭灾(老家话救命的意思)!”身旁的父亲拉着他俩人的手笑道:“这俩个小乡巴佬!”
   父亲说他头一年听老师讲课如听天书,一点都听不懂。到了期末考试发榜,有个同学来告诉他:“宋舒:你得了第一名。''于是,我父亲让堂哥把他扛在肩膀上,高高兴兴的去看榜,从最前头一直看到最后头,才看到宋舒的名字,哇的一声哭了…第一年考试就考了个全校倒数第一,从此他才知道要发奋读书。天道酬勤,一年后他考入了师大附小,一直读到毕业。他的统考成绩名列全校第四名。而最让父亲难忘的则是在那段时间里,鲁迅先生不时地送给他文具和书籍,只要鲁迅先生一有新作品发表,我祖父就拿来让他阅读。其中一本《爱罗先珂童话集》成了他的启蒙书。父亲说:“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社戏》、 《五猖会》、《风波》描述的都是家乡的人和事。再现了家乡人的生活原貌和风土人情。”
   1925年4月份,北平南社社友在中央公园(现在的中山公园)水榭举行雅集。我记得父亲深情地回忆道:“那天鲁迅先生应邀参加了。我也跟父亲去了,还与鲁迅先生同桌进餐。之后,我还给鲁迅先生写了一封信,描述了在中央公园与鲁迅等大人们一起用餐的情景,还对鲁迅先生咀嚼吃力的样子做了一番描述。鲁迅先生在回信中还特别夸奖了我,说'小孩子很会形容'。竟然给我这个不懂礼貌的八岁小孩儿回信,可见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爱护和鼓励。”
   我父亲的自传里写着:“1931年11月末,那时,我已经从师大附小毕业,去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了。南开很注意体育,我刚进校时常受欺侮,只好用“撒野拼命”的办法对付他们,虽被打得头破血流,也不告诉老师,也不讨饶。鲁迅先生送给我《勇敢的约翰》一书,那时鲁迅先生在上海,时常和普通的小孩通信,我也是其中之一,从鲁迅先生的信里给我不少启示。我写信表示感谢,先寄给父母一阅,再托他们转寄给鲁迅先生。几天后我就收到了鲁迅先生的回信。”
   父亲说,“鲁迅先生离开北京后,父亲常带他和堂哥去看望太师母和朱安夫人。有一次,朱安给我们打枣吃,朱安那矮小的身材,头上蒙着布,手里握着竹竿,用力地敲打着枣树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她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很开心……”据父亲说,朱安夫人和我祖母都会做一手地道的家乡菜。只要她们做了非常好吃的菜时都要互送品尝一下。一次,朱安夫人送来一道醉螃蟹非常美味,不想,竟然让我祖母吃坏了肚子。
   也正是由于鲁迅与宋紫佩之间的友谊,我的父亲才得以健康成长。当父亲给我讲与鲁迅先生交往的故事时,神情充满了怀念,内心充满了感动!      
   数十年的岁月更迭,弹指一挥间,鲁迅先生与我的祖父、父亲也先后离去,但这些记忆的碎片在我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有如一幅幅老照片,已经泛黄,却愈发的弥足珍贵。虽然离我有些遥远,但它是我的父亲口传心授的精神财富,在我心中已沉淀成伟岸的高山,宽阔的海洋!

宋燕琳写于2021年1月15日

阅读(223) 感言(0次)发布日期:2021-04-08 作者:宋燕琳
文章感言
感言
关爱快捷入口
八达岭陵园
友情纪念馆 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