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劳瘁于国事,人亡而政息(二)
伴君如伴虎,张居正知道,这些皇上都是些翻脸不认人的独裁者,严嵩在内阁21年,多少年间一直小心翼翼地侍奉着世宗皇帝;即使说他罪大恶极,那也有世宗的一份。可皇上一但认为此人成了绊脚石,先杀掉他的儿、孙,再把年逾花甲的严嵩放归故里,所以严嵩回家不到两年便郁郁而亡。政坛的凶险到了这一步,他不能不及早自谋退路,希望能保全自己及其家族。
从某种意义上看,张居正这种“乞休”之举,既是一种政治姿态,也是一种自我保全的策略——如不早日辞去,恐将使王事不终,前功尽弃。
本来万历已经同意,但由于李太后要强留张居正等原因,张居正最终留了下来,不辞劳苦地一干又是两年。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新历7月9日),张居正病逝,撒手人寰。死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他带着平生的抱负埋入了江陵的墓地。
张居正一切的改革着已于
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因而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损害一些官僚、
大地主的利益。他死后,有些人就开始了肆意的报复和攻击。而神宗呢? 居正在位时,他不是一直尊其为师吗?那是出于需要与无奈。他早已耿耿于居正的震主之威。据传,一日万历读书,念到“色勃如也”时,误将“勃”读成了“背”。突然听见身边一声大吼:“这个字应该读‘勃’!”居正这一声大吼,让万历真的有些“勃如”了。而最终让万历恨上张居正的是另外一件事。万历年间,张居正当政,所有文件都是由内阁批阅,万历年幼,总想给自己找点事干,但一拿起奏疏,都是张首辅批阅好了的,所有事情照着办就行。万历毕竟十六七岁了,就只有找人玩,找到了身边的
太监,太监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太监喝酒,他也喝酒,不过万历喝酒喜欢闹事。万历八年喝醉后找到一个太监要他给自己唱歌,但那个太监不会唱歌。他闹的事马上就传到了太后那里,太后给他看了一本书叫
霍光传,霍光曾经干过一件大事,就是废过皇帝,意思就是,如果万历再不听话,就把他废掉,万历清楚,现在有能力废掉他的,就是张居正,所以由此恨上了张居正。
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这是
帝王的逻辑。
不久,言官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鞭尸。家属饿死的饿死,流放的流放,后万历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进一步的迫害。一代能相之家落得如此下场。
直到天启二年(1622年),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一切俱已晚矣,世间已无张居正!
阅读(818) 感言(0次)发布日期:2012-02-13 作者:ovatvcartoon
文章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