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情感倾诉

重建青年团(二)

 

  第二次枣园会议

  9月,天朗气清,金风爽人。任弼时来到杨家岭。他说过的,要把青年团的事,向住在杨家岭的毛主席报告、商谈。两天后,任弼时通知我们:“明天,你们到枣园来,中央书记处再开一次讨论青年问题的会议。”

  1946年9月13日,晨光熹微,我们——杜前、王治国、马仪、李云洁、黄若暾、何启君一行,来到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的小会议室里。只见陆续到来的革命家们正互相亲热而礼貌地寒喧着。这里有会议的主持者任弼时和朱德。还有留在延安的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们:林伯渠、徐特立、蔡畅、陆定一、习仲勋、马明方、康生、饶漱石、陈伯达及中央各部门高级负责人胡乔木、黄敬、刘宁一、李颉伯等人。

  这次会议是就关于成立青年团,中央给各解放区的电稿进行讨论。任弼时首先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毛主席说搞青年团是好的,可以征求一下各解放区的意见。接着任弼时把前次中央讨论的主旨作了扼要阐发,再次说明建立青年团组织的必要。他不但注重在解放区建团,同时考虑到国统区,指出“要同国民党作争取广大青年的斗争,青年工作就特别重要。”因此,“现在要建立的青年团,应当比过去的青年团更广泛些,要包括民主青年,只要是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的都可以参加,入团后,再进行共产主义教育。”

  任弼时同志的这一讲话正是重建青年团的最初基调。同时,他还指出:党对青年团要加强领导。我们着手建立青年团,开始先从下面,从党的群众工作、青年工作基础好些的地区作起。

  在中央青委的同志详尽地报告了关于建立青年团的建议以及青年团的初步蓝图后,老革命家们开始抒发自己的见解。

  69岁高龄的徐特立同志从座椅上站了起来,这位老一代教育家,对青年问题有着独道的见解。他分析青年的特殊性,指出青年的学习问题、工作问题、职业问题,还有婚姻问题以及童工问题,都是青年在社会中的特殊问题。既然有其特殊性,青年团这个特殊组织一定是需要的。他强调,党要领导青年,不去领导是不对的。青年没有组织就没有工作。青年团这个组织,最好是由青年到成人的人去搞。这样可以更能体贴青年的要求。青年容易狭隘,也需要成年人去领导,把他们的特殊要求加以解决,领导他们到社会里来,到党里来。青年,不一定都进了学校才算是受教育。党和青年团领导他们,就是教育他们。

  徐老坐下,林伯渠同志接着发言。他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林老主张青年团要在青年中起核心作用,所以数量不宜太多,太多了,就没有这个作用了。同时,他指出,青年团,对于什么样的青年,就做什么样的工作,这很重要。这样就不怕没有组织,没有工作了。不要主观主义地想得太多。太多了,你那活动,人家就不来参加了。他们要求什么,就做什么。他还说,军队里并不妨碍搞青年团,军队里也有一批青年,搞起团来,也有味道。从青年起,就加以教育、训练,是起很大作用的。“科班出身”就是不同。从小抓起,效果就不一样。他对军内团的工作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你们将来搞青年团,可不要超过党,不要越过军队的纪律。你们如要工作搞得好,党和军队会象孩子一样加以爱护!如果搞得不好,搞出些不成材的孩子,那就不好了。为此,他强调要做好团的工作,要真正培养后代,就要好好总结一下过去共青团的一套。

  朱总司令的发言更强调团要服从党的领导,他坚定地说:在解放区,在我们党有了政权的地方,政权最重要。但是,也要有群众团体的帮助。青年团,要完全在党的领导下去进行工作。这一点很重要!应该在青年团的领导机构组织“党团”(即党委、党组——笔者注),以保证执行党的指示。即使是党做错了事,你(青年团)也不要推翻党。

  这次会上,中央委员兼中央妇委书记蔡畅大姐,参加此次会议的唯一女革命家也讲了自己的许多想法。中央委员马明方同志以及陆定一、胡乔木、黄敬、习仲勋等同志都作了率直的发言。

  任弼时听着大家踊跃的发言,时而点头,微微一笑,时而皱着眉头,独自沉思。待到全场语声停顿下来时,他作了总结发言。他说:今天大家的意见,都谈到应当建立一个青年积极分子组织——青年团。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去建立青年团,这是需要好好研究的。“过去的经验,大部分是在城市里搞青年工作。今天迫切需解决的问题,是在农村如何建立青年团。”“在农村建立青年团组织,一定要根据农村的需要!因此,先作典型试验是很必要的,以便取得经验。”

  接着,任弼时以更为洪亮的声音激动地说:“现在总的情况是:青年先进分子的积极性高涨了,而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反而减弱了。今后建立起青年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青年在解放战争、生产运动和土改斗争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文教工作的支持也会更好些”!“现在是到了决定建立青年团的时候了。”

  这就是结论!这就是47年前任弼时同志代表党中央在枣园会议上作出的建团决定!从这一历史性会议的会议厅里,我们真真切切地听到青年运动历史的车轮滚动声!

  这次会议,为中国青年运动史,为青年团的历史翻开了新的、辉煌的一页。枣园两次会议及任弼时的连续发言,闪现着他的智慧。那些谆谆教诲,今日重读依然新颖。这对于理解和研究任弼时建团思想,对于做好党的工作,改进团的工作,富有现实意义。

阅读(788) 感言(0次)发布日期:2011-11-14 作者:青华
文章感言
感言
关爱快捷入口
八达岭陵园
友情纪念馆 添加